全国低碳日 2022/6/15
“绿色低碳,节能先行”,第10个全国低碳日如约而至。两年前,我国提出了“双碳”目标。自此,“低碳”不仅仅是一场绿水青山的保卫战,更是各行各业提质增效的考验战。
数字经济作为新的增长极,将推动企业实现战略及业务的全新升级,其中,企业上云已成为了企业推动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推动力。据统计,民营企业上云率高达49.2%,零售业和制造业的上云渗透率已达到了实体经济范畴内的最高值,分别占比31.6%和29.0%,远高于市场整体水平,而其他行业的上云渗透力也正随着传统业务形态的转型而逐步增高。
然而“企业上云”绝非一劳永逸,近年来云故障问题频发,造成企业业务中断、数据丢失等一系列问题,在多云环境下,同步完成灾备的顶层规划也同样重要。在传统观念里,灾备是高难度、高投入的领域,然而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,灾备也可以帮助企业“节”尽所能!
云灾备更绿色低碳,成本仅占传统自建机房的10%-40%

与传统灾备相比,云灾备可以通过共享云厂商的基础设施而节省自建机房的高额成本(例如:机房费用、服务器费用、运维人员费用等),让灾备成为一种普惠型服务。对企业来说,不但成本降低,对资源的消耗也大大降低,“云灾备”已成为绿色低碳的大势所趋。此外,云灾备快速部署、弹性扩展、按需付费、高效运维等特点,也为企业提升了保护数据安全的效率。
NaviClouDR打通了异构平台的壁垒,实现了数据在云之间的流转。对于企业来说,可以根据自身情况,自由地选择容灾到哪个云平台,不再受IT资源架构差异的限制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质增效。
“多对一”云灾备架构:最具性价比的创新模式
在传统云灾备服务的应用层面,小微企业往往采用“一对一”的架构模式,但是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,由于业务系统数量众多,若采用此种灾备模式就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。主机资源的成本消耗巨大,甚至会远超过需要被保护的储存资源的价值。
而NaviClouDR主动式数据保护系统跳脱出了传统架构,采用的是“多对一”的架构模式。在日常灾备恢复时,灾备环境下无需预先开启与生产环境主机一一对应的备机,产品支持多台原机对应到同一台目标机,待恢复目标时,再把要对应恢复的机器按需创建即可,这样就只需要再开一台管理机的同时,打开对应的盘来接收数据,即可完成数据迁移。那么“多对一”架构的绿色低碳体现在哪里呢?
-
从成本角度:在硬件成本上,如果数据保护的源端为100台虚拟机,在“多对一”的架构模式下,目标端只需要一台配备100块盘的主机即可;相比于传统的“一对一”架构模式需要安装和源端相等数量主机的情况,可节省大量的成本;
-
从资源角度:“一对一”架构下,若云上目标端的保护环境一直处于开启状态,大量消耗云端资源,且等量的主机设备则需要为相应的软件授权付以高额的费用,在上述条件下,若采用的是如Oracle等商业数据库,则需要负担一笔不菲的授权费成本,否则将面临因侵权追责而带来的大额损失;
-
从数据安全角度:“一对一”架构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目标端主机的开启状态,这也意味着数据有可能被访问、篡改和盗取。而为了达到与生产环境相同的安全防护级别,用户必须在云端投入等比效能的网络安全设备和运维成本,反之将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。而以“多对一”架构模式为基础的NaviClouDR云灾备产品而言,在云端的应用和数据是无需开放且无法被直接读写和篡改的,既可以完美避开这一风险,又无需增加额外的相关安全投入。